[29] 王会昌:《古典文明的摇篮与墓地》,11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0] 转引自李天纲:《基督教传教与晚清“西学东渐”——从〈万国公报〉看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见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502、503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1] 刘师培:《攘书·苗黎篇》,见《遗书》,633页。
[32] Martin Bernal,Liu Shih-p'ei and National Essence,Charlotte Furth ed,The Limits of Change: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ives in Republica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中译本见刘静贞译:《刘师培与国粹运动》,见《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0。
[33]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西方在多数人“也就是仿、袭、套,比附和类推。同时也便把西方资产阶级为了扩张而竭力推广的西方文明,包括为此目的炮制出来的种种理论观念,有意无意地照单全收”。参见刘桂生:《近代学人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误解及其成因》,见《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史学卷》,52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