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1862—1883), 悲观、沉郁时期。屠格涅夫进入暮年, 身体有病, 爱情无望, 心情抑郁, 思想日趋保守和悲观, 在创作内容上强化了命运的主题和愤世嫉俗的嘲讽, 在艺术上则走向了结构松散和风格沉郁, 唯美倾向、幻想色彩、哲理意味加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烟》(1867)和《处女地》(1877); 中短篇小说《幻影》(1864)、《够了》(1865)、《死》(1883)、《草原上的李尔王》(1869)、《春潮》(1872)、《蒲宁与巴布林》(1874)、《爱的凯歌》(1881); 散文诗83首(1878—1883)。
二、人:宿命的悲剧性存在
从小对俄罗斯大自然诗意而神秘的感受、父母婚姻的不幸、母亲对农奴们的残酷、自己对维亚尔多夫人没有结果的痴情、19世纪中后期欧洲动荡的社会局势、德国文化尤其是哲学的影响等, 一方面, 形成了屠格涅夫敏感、细腻的性格, 对人的同情与关爱; 另一方面, 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观念:人总是处于大自然力量的控制之下, 大自然是人的上帝, 人的命运的主宰, 人只是一种宿命的悲剧性存在。
屠格涅夫以独特的个性气质把上述思想观念与西欧文学、果戈理、普希金的影响融合起来,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方面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 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的社会现象, 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上, 以擅长塑造女性形象而著称于世(贝灵宣称:“他书中的女人的性格写得如水晶般的透明, 既单纯可爱, 又亲切感人。”米川正夫指出:“屠格涅夫所描写的女性, 其纯真无垢的灵魂, 敏感的心灵, 美丽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以及不为障碍所阻挠的毅然的意志力量, 都胜于男性……屠格涅夫的女性描写, 实在可以说是作者的优美而纯洁的充满了调和的诗的世界观之形象化。”米尔斯基认为, 他的女主人公举世闻名, 为俄国女性的良好名声贡献甚多。这些人物全都可以溯源至普希金的塔吉亚娜, 但这丝毫无损于屠格涅夫之建树, 诸如《僻静的角落》中的玛莎, 《罗亭》中的娜塔莉娅、《阿霞》中的阿霞、《贵族之家》中的丽莎等形象, 不仅是俄国小说的最高成就, 也是一切小说之最伟大荣光。道德力量和勇敢, 是屠格涅夫笔下女主人公们的主要基调, 即某种愿为激情而牺牲时间一切的力量, 如娜塔莉娅, 或甘为责任而放弃一切幸福的力量, 如丽莎。但是, 这些女性让普通读者感动的与其说是她们高度的道德美, 莫如说是由她们的创造者用精致完美的艺术在她们周身营造出的异乎寻常的诗意美)。另一方面探索人在冷漠的大自然和命运的支配下的悲剧性生存, 具有颇为深广的哲学意蕴和浓厚的悲剧色彩。其小说主题鲜明, 内蕴深邃, 结构严谨, 情节紧凑, 语言简洁优美, 人物形象生动, 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 又长于抒情, 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 善于刻画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 并赋以浓郁的诗意和深沉的哲理。此外, 其创作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那就是不追随某种社会思潮, 而致力于描绘和塑造俄罗斯民族特有的人情风俗、民族的伦理观念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的俄罗斯民族风骨。这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总而言之, 屠格涅夫以其对现实问题的敏感与迅速反映、独特的心理描写、浓厚的诗意、深刻的哲理和洗练简洁的艺术特色, 推进了俄国现实主义的发展。具体来看, 其作品尤其是小说主要有三个特点, 也是他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三个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