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二次革命”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由于科学地揭示了“第二次革命”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7]在这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标准”是根本标准,因为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28],“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29]。
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成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多种目标的根本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多种目标,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思想文化的不断进步,人的主体能力的不断发展等等。问题在于,这多种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标志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现实关系。在人类历史中,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根本的相互作用,全部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不仅起源于这一相互作用,随着这一相互作用的发展而发展,而且只有通过这一相互作用才能得到正确的说明。这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