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53]
开始庖丁眼中之牛同普通人所见没有两样。而今,所谓“以神遇不以目视”在清楚牛身体的内在骨骼筋络结构之后,庖丁可以判断牛的内部构造。“依乎天理”,此处是指牛天生的生理结构,庖丁已知道牛骨的缝隙,他解牛之刀沿着牛骨的天然缝隙前行,遇到筋骨相连之处,小心翼翼。之所以能保持刀刃若新,是他不以刀去生硬的砍割牛身,而是以薄薄的刀刃自由穿梭在牛骨的间隙。
庄子实际在谈论如何行走于乱世而达到“应物不伤”的境界。在庄子的思维体系中的阶序是:天——道——德——义——事——技。[54] “天”是高于人的,人的生命受之于天,人之贵生也就是尊奉天道,所以应该善于养生。这个宗旨是贯穿于《庄子》一书的,可以解释为什么庄子赞美外形不合规矩却能免于斧斤的大木,生有缺陷能免于被宰杀作祭祀品的猪牛。因为它们虽不合世俗之用,却能“尽其天年,而不中道夭”。
英译者韦利翻译的庖丁解牛一段,误把形容庖丁静气凝神以解牛的画面描写成一个很笨拙的厨师,于是语体色彩全面走样。韦利的译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