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与弼被礼聘之事,对于当时的私人讲学,无疑是极大的鼓励。应该说,吴与弼是有真才实学的。有明一代,最后被请入孔庙从祀孔子的,只有四位:山西的薛瑄、江西的胡居仁、广东的陈献章、浙江的王守仁(即王阳明)。四位之中,竟然有三位和吴与弼有关:胡居仁、陈献章是吴与弼的学生;王阳明曾经向娄谅请教学问,而娄谅也是吴与弼的学生。黄宗羲认为,王阳明学说,娄谅“为发端也”。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加上吴与弼的示范,以及娄谅讲学于江西上饶、胡居仁讲学于江西余干、章懋讲学于浙江兰溪、陈献章讲学于广东新会,使得各地书院在这股风气的推动下复兴。
成化元年(1465),因朱熹讲学并立有教规而闻名,但此时早已荒废的江西星子县的白鹿洞书院,得到修复;成化十二年,由陆九渊创办的江西贵溪的象山书院,得以重建。与此同时,南直隶扬州的资政书院、江阴的延陵书院,也得到兴建。随着王阳明、湛若水等四处讲学,书院更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及全国,到嘉靖时更形成高潮。以江西为例,见于记载的明代所建书院有185所,其中有具体兴建年代的148所,成化以前的97年中仅17所,成化至正德的57年中有14所,嘉靖一朝的45年中有44所(《江西通志·学校》)。再如北直隶,见于记载的明代书院有81所,有具体兴建年代的65所,弘治以前为空白,弘治、正德时建11所,嘉靖时建了22所(白新良:《明清直隶书院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