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言语
郎 郎之名起自秦汉郎官,而吴中之呼周瑜为周郎(《三国志》),吴民之呼孙策为孙郎(《江表传》),僮隶之呼桓石虔为镇恶郎(《世说》石虔小字镇恶),军士之呼独孤信为独孤郎(《后周书》),由来已久,故唐人多用之。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时文武官人并未署置。军中呼太子、秦王为大郎、二郎,此与隋时人之呼滕王瓒为杨三郎(《隋书))同。张易之、张昌宗有宠,武承嗣、武三思、宗楚客、宗晋卿等候其门庭,争执鞭辔,呼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郑杲谓宋璟曰:“中丞奈何卿五郎?”璟曰:“以官言之,正当为卿。足下非张卿家奴,何郎之有?”安禄山德李林甫,呼十郎。王繇谓王琪为七郎。李辅国用事,中贵人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程元振军中呼为十郎。陈少游谒中官董秀称七郎。甚至臣下称天子亦谓之郎。《唐书·韦坚传》: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三郎谓元宗,以其行第三,故呼三郎也。曾祖呼曾孙亦谓之郎。刘宾客《嘉话录》:元宗呼德宗为郎,是也。然郎实为奴仆称其主人之辞,观宋璩之言可知。又隋京兆韦衮之奴,称衮为郎君,见张鷟《朝野佥载》。而《通鉴》注亦云:门生、家奴呼其主为郎,今俗谓之郎主。盖自唐以后,童奴称主人通谓之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