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上海“工学团”运动的研究[1]
前言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20世纪30年代前期致力于在上海开展“工学团”运动的陶行知[2](1892—1946年)以及在这场教育运动中为了实现中国教育的改造和普及,他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具有怎样的特征。同时,本文还将分析研究这些特征形成的要素,并重新研究和评价曾被指责为理论根据不足,遭到否定的“工学团”时期陶的思想和实践。
陶(行知)是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年)、立志于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共和”国建设,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培养其主体(人民大众)教育实践的教育家[3]。
在美留学(1914—1917年)时,他师从杜威[4](1859—1952年)和孟禄(1869—1947年)[5]学习新教育理论。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6]等任教6年,努力进行新教育理论的介绍和高等教育的改革[7]。但是,1923年夏,陶辞官为民[8],以此作为对坚持应用欧美教育理论的教育界和自身外国贵族般举止言谈的诀别[9]。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10]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1]活动,埋头于平民教育运动。